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科技要闻
正文
南京的新目标定了!刚刚市长这么说
发布时间:2021-01-12 浏览量:517

新一年拉开大幕,新目标展露眼前。

2020年和“十三五”,

南京成绩单成色有多足?

2021年和“十四五”,

南京如何在格局重塑中抢占先机?

    新一年,

政府还要为百姓办哪些民生实事?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337.jpg

会议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1月12日上午,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市长韩立明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1

2020成绩单:打赢三场硬仗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440.jpg

蓝天白云下,高楼林立的南京城显得活力十足。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韩立明用“奋力打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抗洪三场硬仗,交出了应对大战大考的优异答卷”对不平凡的2020作了诠释,并正式交上政府工作成绩单——



图片


图片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可比价增长4.5%左右,增幅居GDP超万亿元城市前列,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十强;

图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7.7亿元、增长3.7%,税占比8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正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近六成;

图片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1.71%。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458.jpg

2020年12月24日,江心洲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南京真正实现“双主城”格局。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徐琦摄


而在具体展开的七项工作中,南京成绩可圈可点——



图片
图片
01
聚焦抗击疫情

全市用27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零新增”,45天实现93例本土病例治愈“清零”,实现了“病患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02
聚焦经济发展

危中抢机推出“四新”行动,370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过2400亿元。


03
聚焦创新名城

我市跃升至2020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1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第4位。


04
聚焦改革开放

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成为全国标杆,“拿地即开工”“一业一证”、不动产登记等改革走在前列。


05
聚焦城市功能

江心洲长江大桥(五桥)、上坝夹江大桥(浦仪公路西段)建成通车,绕城公路环线形成闭合。


06
聚焦三大攻坚战

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本地法人P2P机构完成线上全面清退。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07
聚焦社会建设

经人大代表票决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520.jpg

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摄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韩立明围绕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对“十三五”进行高度凝练总结。


图片

❖“强”的基础更加坚实,城市首位度、竞争力显著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人均GDP超过2.4万美元。形成1个5000亿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富”的内涵更加丰厚,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改善。

市公卫中心、鼓楼医院江北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建成投用。


❖“美”的底色更加靓丽,城乡面貌和功能品质显著提高。

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1.5%,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高”的标识更加鲜明,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三年测评总成绩在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三。


未来5年南京啥模样?

建“四高城市,经济总量破2万亿元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709.jpg

傍晚,华灯初上的南京城璀璨夺目。南报融媒体记者 丁劼摄


五年后的南京啥模样?相信不少市民都有过期待。


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此次人代会审议。


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对该《草案》作说明,为市民勾勒未来5年南京的发展蓝图和升级路径。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654.jpg

1月4日,新年首个工作日,2021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召开。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 段仁虎摄


锚定二〇三五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的远景目标,未来五年——



图片


要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聚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探索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打造富于现代化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636.jpg

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已建成全市第一个机器人研发园、全国第一个综合机器人展示体验馆、全国第一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机器人研发基地。通讯员 曹秋雯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四高”成为南京未来要打造的“城市模样”:


图片


图片
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实质性成效,建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4.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左右。

图片
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

经济在高质量轨道上稳健增长,发展速度居同类城市前列,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十强,人均GDP突破3万美元,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图片
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

居民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万元左右,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均等化、多元化走在前列,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图片
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市域治理和服务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公众安全感保持95%以上,法治建设满意率超过90%,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554.jpg

江北新区研创园的“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五项任务——


图片


01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02

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构筑参与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地。

03

高水平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04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着力创造广泛享有的高品质生活。

05

遵循特大城市发展规律,着力打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样板。


今年怎么干: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


微信图片_20210112165150.jpg

南京龙潭港码头一派繁忙。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
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
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比重3.4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调控目标以内。


图片
约束性指标——





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


图片
围绕上述指标,
南京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图片

(一)聚焦落实国家战略,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微信图片_20210112165128.jpg

建设中的南沿江城际铁路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的重要线路,长三角核心区域的骨干城际线,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讯员 高敏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更多全球新品和一线品牌来宁首发、设立首店。


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大力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保税维修等产业。


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增长轴、跨区域合作新样板。


推动南沿江铁路、宁淮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宁芜铁路外绕工程,建成宁句城际,推动宁扬、宁马、宁滁等跨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启动宁宣黄城际铁路及禄口机场站高铁枢纽预研、机场三期扩建等前期工作,谋划形成新的综合交通枢纽。


续建宁宣、宁合和宁马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完善干线公路网。


(二)持续推进“121”战略,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微信图片_20210112165108.jpg

位于江心洲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布局,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更多原创成果。


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矩阵,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2万家,独角兽、瞪羚企业总数超过5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


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培育40家左右高水平新研机构。


支持在宁重点高校建设大学创新港,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推出紫金山英才卡,推动人才安居保障提速。


(三)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并重,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微信图片_20210112165033.jpg

深入实施“链长制”,确保八条重点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


重点培育240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链主”式企业,新增省级以上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15家。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10个全国有影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企业上云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400亿元。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确保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灾备中心上线试运行,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落地。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微信图片_20210112165019.jpg

位于江北新区的扬子江新金融示范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完善企业注销机制,试行“休眠”制度,免除创新创业后顾之忧。


扩大“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建好“宁企通”、12345“一企来”等平台,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秒触发、云兑现”,更好回应解决企业诉求。


支持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开展首创性探索,推进QFLP、QDIE、跨境人民币业务等试点,建设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打造数字金融发展先导区。


先行先试“极简审批”,加快法治园区建设。


实施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产业用地收储,改革工业用地出让方式。


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


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新增市场主体22.5万户,累计达170万户。


(五)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10112165002.jpg

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东宝路至河西大街段全线贯通,沿线绿化带、慢行系统也全面建成。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加强双主城交通联接,续建和燕路、建宁西路等4条过江通道,深化锦文路过江通道前期工作。


续建10条、开工2条地铁线路,建成地铁2号线西延、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续建红山路—和燕路、机场二通道等快速路项目,实施惠民大道等6个重要节点综合改造。


加快打通东麒路北延等22条跨区域“断头路”,改造小微堵点15个以上。建成马群综合换乘中心,主城区新建公共停车场18处,进一步缓解停车难。


实施棚户区改造2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108个,动态排查整治危房。


开展200条背街小巷整治,实施20个小微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持续改善城市品质。


加快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创建215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


(六)着力夯实“三农”基础,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942.jpg

南京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打造相结合,风景如诗如画。溧水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运用技术手段对耕地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10亿元。


推进全域美丽乡村提质扩面,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475个。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重点支持“一南一北”帮扶地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七)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展现美丽古都更高颜值。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924.jpg
经过治理,外金川河宝塔桥岸坡成为一处新的休闲观光场地。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华摄

深入实施“4+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确保28条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


高质量打造绿博园、上元门、三桥湿地公园等城市客厅。


实施10个河道和15个暗涵整治提升项目,消除建成区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网空白区,确保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


启动建设低碳先锋城市,制定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方案,开展碳中和研究,持续压减煤炭消耗总量。


启动公园城市建设,加快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规划建设,全市新增造林、沿江修复湿地均完成2000亩以上。


(八)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903.jpg

小西湖片区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城南民居、老街巷肌理,还保留一半原居民。图为马道街29号的70年老宅,变身文艺咖啡馆。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出《雨花组歌》等精品力作。


推进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小西湖、评事街、浦口老火车站等保护更新。


启动南京博物馆新馆建设,建成城墙博物馆新馆。


稳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


推进小剧场建设运营,建成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


建设世界文学之都示范空间,举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南京和平论坛,扩大文化影响力。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846.jpg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雨花台区农贸市场检查,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通讯员 徐剑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摄

推进186项防汛消险项目建设、16个积淹水片区改造。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疫苗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管理。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动隐性债务降规模、降成本、降风险,规范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和担保。


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十)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加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830.jpg

2020年11月25日,第八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分配政策,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零成本”专用场地保障,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数30万。


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办法,推动相关重点群体应保尽保。


优化基本医保制度体系,有序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新开办义务教育学校12所,新改扩建幼儿园30所,增加学位2.8万个。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布局优化,支持新五区创建三甲医院。


支持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家庭养老床位,推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


大力发展托幼服务,争创国家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办好南京马拉松等赛事。


新开工保障房650万平方米、竣工260万平方米,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


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按需供给,积极盘活存量房源,筹集市场化租赁住房8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