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学术
学会服务
学会申报
正文

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7-03-30 浏览量:230

申报详情

(宁委办发〔2017〕26号) 

南京市科协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市委、市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江苏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的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就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改革方向和重点,按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总要求确定改革路径,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对科技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能够为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不同形式高质量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作出积极贡献。

2、基本原则

——加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灵魂,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带领科技工作者勇担创新发展主力军重任,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和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责任和担当,强化公共服务、当好桥梁纽带、夯实执政之基。

——密切联系群众。准确把握群众性这个根本特点,把团结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科协组织的基本职能,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积极联系引导科技相关社会组织,健全基层组织,扩大有效覆盖,增强代表性,建立联系科技工作者的长效机制,提升科协组织的凝聚力,让科技工作者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力量。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科协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群众、组织松散、能力薄弱等现象,坚决从体制机制入手,下大力气破除上述问题滋生的土壤,改进机关作风、释放学会活力,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工作者与科协组织联系不亲、不紧等突出问题。

——强化学会主体地位。突出学会治理这一科协改革的关键环节,以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学会组织方式、运行机制和党建工作创新,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学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将学会打造成培养集聚举荐科技人才的主阵地、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的主抓手、科普服务的主力军、科技决策服务的主渠道。

——坚持上下联动。科学谋划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政策配套,加强与市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注重学会改革和机关改革、科协系统上下改革的联动,推进工作平台和资源共享,以市科协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职能转变为突破口,加强各区、街道(镇)和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科协组织建设,提高各级科协组织落实改革任务的能力。

3、总体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问题,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更加突出,引领力、凝聚力、服务力和创新力明显增强,所属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治理方式现代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工作手段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成为南京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突出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学会党建工作,通过建设强有力的学会党组织,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1、改革学会党建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明确学会党组织功能定位,扩大学会党组织的覆盖范围,始终把学会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积极探索在学会理事会层面设立党建工作小组,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在具备条件的学会办事机构层面普遍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建立独立党组织的学会,设立联合党组织,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创新学会党组织运行机制,强化工作覆盖。探索科协党组指导学会党的工作的新机制,理顺科协指导学会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改革学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模式和保障机制,以促进学会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定期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参与“三重一大”决策为突破口,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工作全覆盖。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积极探索通过党建促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

3、加强思想引领机制,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科协系统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把党的工作覆盖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强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密切关注、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领,面向基层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业务骨干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读书班等,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把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政策服务作为科协的基本任务,及时宣传解读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引导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4、突出和增强先进性,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科技界持续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树立科技界的精神文明标兵,发挥其在引领和促进社会好风尚中的表率作用。通过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以学会和高等学校为重点持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坚决遏制学术不端,努力形成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研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研伦理的良好氛围。

三、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

增强科协组织的群众性,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力量更多地配置到基层,从体制机制上构建畅通、紧密、稳定的双向联系渠道,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1、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比例,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扩大科协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人员的广泛性,来自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村等基层科技工作者的比例确保在70%以上,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少于三分之一,同时注重吸收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人物和科技工作者中劳模先进代表,减少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优化科协领导机构人员组成,来自基层的全委会、常委会委员比例均确保在三分之二以上。兼职副主席主要从不同行业领域有代表性的基层优秀科技工作者中产生。充分发挥科协常委、委员和代表作用,加强与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的沟通联系。

2、强化科协机关事业单位职能,建立更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调整市科协机构职责定位,强化公益性、服务性职能。进一步明确所属事业单位宗旨和职责范围,合理布局,强化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职能。

3、拓宽干部交流成长渠道,培养活力足、能力强的科技群团骨干。切实加大科协干部交流锻炼力度,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促进科协干部与系统外党政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双向交流。择优选拔基层科协人员到市科协挂职,定期轮换。建立科协干部直接联系科技工作者制度,与知名科学家在内的科技工作者广交朋友,经常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

4、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夯实组织基础。深入实施区科协能力提升计划,实现各区科协机构、编制、人员相对独立,并设立党组。加大科协组织参政议政力度,落实区科协负责人参加同级人大、政协常委会的要求。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科研院所科协、高校科协或企业科协联盟等,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推动科协组织向农村延伸,支持涉农区全面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科技推广和科普服务。

5、建设“网上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服务平台。创新科技工作者服务手段,面向全市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打造“一网三平台”服务系统,即“南京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科技社团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科协网上服务平台”。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提供政策服务,引导科技工作者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努力成为可亲可信、知心知意的“科技工作者之友”。全面推进“互联网+科普”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市科普资源,完善科普信息化系统,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线上推广运用。

6、改革人才服务机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加强横向联系沟通,完善中青年人才举荐方法程序,健全全市科技人才数据库,顺畅科技人才举荐社会通道。推动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向人才发现和培养转型。鼓励学会和基层科协组织设立具有广泛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科技界社会奖励,推动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持续放大“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等品牌效应,每年遴选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为两院院士和省市高层次人才选拔提供储备。做好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推动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加强科技队伍科学精神培育,推动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鼓励支持高端人才到省级以上学会、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建立优秀科技工作者培训、研修和疗休养制度,提高科协组织的凝聚力。

四、全面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

学会是科协的组织基础,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要突出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这个重点,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市级学会与区科协和企事业(园区)科协的信息融合与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好。

1、改革学会会员制度,突出科技工作者主体地位。支持所属学会在积极吸纳团体会员的同时,重点发展个人会员,鼓励单位会员中的科技工作者以个人身份加入学会,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支持资深学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加入学会,广泛吸纳青年会员,确保学会活力。建立南京科协会员数据库,探索建立会员分类服务办法,明确不同类型会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审批程序,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强化会员责任意识,会员应当按时缴纳会费,支持会员参加学术和相关公共服务活动。

2、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建设能负责可问责的现代科技社团。指导学会加强组织建设,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坚持依法、民主、自主办会,明确挂靠单位与学会权责关系,鼓励有条件的学会实行无挂靠单位,引导学会逐步实现政社分开。建立健全学会管理、运行和监督机制,明确各层级的工作职责。推进学会秘书处实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实体办事机构。建立学会自我发展机制,不断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科技工作者所急、学会专业优势所在的业务范围。

3、完善学会治理方式,激发所属学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指导学会研究制定务实高效的会议制度,督促学会领导机构按期换届,确保依法依章程履职。优化学会领导人员构成,三分之二以上应为基层科技工作者,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般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支持学会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动秘书长职业化,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热心社会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队伍。按照组织部门相关文件要求,逐步规范在职及退(离)休领导干部在学会兼职。完善学会办事机构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制定学会社会服务行为规则,为学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学会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建成一批组织架构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运行管理规范、学术水平高、服务能力突出、发展充满活力的综合示范学会,引导活动不正常、运行能力弱、社会认可度低的学会依法有序退出。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民生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组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探索建立学会联合体,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权威性。适应学科分化细化和交叉融合并存的大趋势,鼓励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成立学会联合体,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或全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形成工作合力。

五、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机制

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先进性,强化与政府机构、专业技术团队及公共服务机构的联合,聚力解决资源积累不足、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平台支撑不力等突出问题。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方面的独特优势,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创新。

1、创新服务学术活动机制,优化学术环境。精心打造南京市科协年会、青年学术年会、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品牌活动。进一步优化学术会议结构,既要举办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服务科技工作者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研讨交流的需求,又要主动聚焦前沿目标,适当提高小型前沿高水平专题交流活动的比重,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集聚国内外高端学术资源,创新开展集学术交流会、技术成果展、科技竞赛、商务合作于一体的“会、展、赛(商)”活动模式。搭建网上学术交流平台,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学术交流方式创新,使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依托互联网的线上交流相互补充,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术交流的实效。

2、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依托南京双创服务平台,建立互联互通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市级学会和基层科协组织积极参与“厂会协作”、“金桥工程”、“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和“双百工程”,引导学会创新资源融入产业链,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海智为宁服务”模式,引导海外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为宁服务,吸引动员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宁创新创业。争取全国学会和省级学会等各级创新资源,服务南京创新驱动发展。

3、创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机制,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改革。及时了解、准确把握政府职能转移趋势,引导学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市场竞争,拓宽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建立有效管用的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督查,及时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进行风险评估,切实防止监管不到位,推动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改革。

4、创新科学文化公共服务机制,建立普惠共享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科普体系。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采取多渠道共建方式加快科普阅览屏体系建设,实现全市社区(村)全覆盖,并逐步延伸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扩大青少年科技教育产品供给,释放科技教育活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科普,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科学生活能力。适应科技前沿发展要求,加大南京科技馆展品出新改造,建好网上虚拟科技馆。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开发和引进适应社会需求、便于传播的优质科普资源。整合学会、企业和驻宁科研院所、高校科普资源,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健全公民科学素质评价和共建责任制度,发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的平台作用,支持区科协搭建精准推送科普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产品。

5、创新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机制,积极为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拓宽科协参与政治协商的渠道,积极参与人民团体协商,规范协商内容、程序和形式,发挥好政协科协界委员作用,搭建服务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加强科技决策服务工作,通过学术交流、软科学研究和重要课题立项等形式,支持学会、各级科协组织和专家学者结合南京创新发展主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研讨并形成专家建言,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建设工作,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规模结构、变化趋势等,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服务于党委政府科学决策。